我們家與慈濟的緣分最早是因妹妹曾在慈濟醫院服務,
之後則是父親公司參與興建靜思堂,也有每月捐款,
但雖然如此,
我們家卻都不是慈濟會員。
直到來到花蓮,
每回路過靜思堂看到它坐落在清脆的中央山脈前方與環境融為一體的景緻,
心中總會莫名產生一份親切,
而這幾天陰晴不定又時常下雨,
比較少出遠門,
就趁此機會散步到靜思堂去走走逛逛~~
從慈濟大學大門口進入,
靜思堂坐落於校區左邊,
整體建築雖然雄偉但沒有給人霸氣的感覺,
反而有種無聲的寧靜和莊嚴,
後來回家上網查在慈濟的網站上有這樣一段介紹:
上人說:「興建靜思堂,是為佛教建立一座永久的精神堡壘,也是佛陀教育的展現。希望靜思堂這座建築無論外觀和內容皆呈現一種『無聲的說法』,讓身歷其境的每一個人用眼睛、用心靈的觸覺,即刻感受到佛陀的精神教育和慈濟文化的培養。所以靜思堂將是無聲而有言,永遠敘說著佛教精神與慈濟世界的真善美。」
這是在靜思堂旁的竹軒,這裡整體的環境都很整潔乾淨,來到這心會不自覺的沉靜下來。
竹軒是採用插榫、擠籠古法搭建的竹屋,
三座屋連結成一體。
在這逛累了來到竹軒外有奉茶站,
可以在這小憩喝茶休息一下,
並且欣賞附近植栽造景,
以及靜思堂外觀上方人字簷、梁緣的精緻雕刻。
靜思堂的入口參觀處在B1,要從靜思堂旁的入口下樓梯進入,B1還有靜思書軒,裡面有販賣圖書、禮品、食品等,書店旁的咖啡廳也有提供咖啡、茶等飲品。
靜思堂其實就是慈濟歷史博物館,裡面詳載了慈濟的發展歷史及宣揚的理念,進入館內需拖鞋,入口處都有鞋袋供人免費使用。
館內有許多慈濟志工,他們非常熱心導覽幫助了解慈濟的歷史。
這裡記載早期慈濟成立時的克難狀況,但經過大家一步一腳印的努力之後,眾志成城造就今日的規模。
慈濟志工導覽告訴我們,
慈濟志工們靠著自己林松茂 救濟貧苦,
也感激這些困苦的人們讓他們有機會盡一己之力!
這讓我有很深深的感觸...
尤其我有看到一篇在介紹志工們在打包救濟品給災民時,
上人一定會親自示範包裝方法,
請大家注意細節,
讓收到的人能夠不只是收到物資,更感受到大家的用心。
多年前台灣經歷了921地震,
當時慈濟投入賑災活動救濟災民外,
前後還援建共五十一所中小學校,
這一系列工程綜合命名為「921希望工程」。
慈濟在規劃校舍上除重視環境教養及安全外,
也因為這些學校曾遭受地震摧殘,
因此結構安全也是非常注重。
像志工導覽說,這些校舍的屋頂都是斜屋頂,
主要是因為上人希望未來能夠避免增建加蓋,才可保有校舍防震的結構。
慈濟功德會在校舍規劃上非常詳細精準,
一花一草,一吋土地一動校舍,
裡裡外外都顧慮周詳,
且除了硬體外,
慈濟留給這些學校的還包括美麗環境的優美整潔以及人文藝術,
這讓我真的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用心。
有機會真的可以來這參訪,
相信會獲益良多。
[靜思堂相關資訊]
地址:花蓮是中央路三段701號 開放時間:0800~1700
慈濟功德會網址http://www.tzuchi.org.tw/
[路線參考]
檢視較大的地圖